• 首页
  • 美国一码头倒塌多人坠湖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你的位置:美国一码头倒塌多人坠湖 > 新闻动态 > 新兵连散记(五)再见,新兵连

    新兵连散记(五)再见,新兵连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6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21

    新兵连散记(五)再见,新兵连

    作者:段金华(国防战士)

    我们到昆明当兵的时候,金汁河两岸的生态保持得还好,河水清澈,可见鱼游,河堤葱郁,野花簇簇,村姑在河岸上浣衣洗菜,牧童在河堤上放牧。浪漫的野花之中,有一种藤蔓纤细的牵牛花,开出的花朵就像是一颗颗红灿灿的小五角星,我们都喜欢叫它红星花。想起它,我们就会想起我们戴上红五星红领章的那一刻。

    40多年过去了,许多事可能已经遗忘,但我戴上红色领章帽徽那一天的情景,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。

    之前我跟大家讲过,我们从西双版纳应征入伍,来到昆明云南省军区独立一团当兵。我们这批新兵编为三个连,新兵一连驻安宁温泉教导队,以楚雄入伍的新兵为主;二连驻寻甸生产基地以曲靖入伍的新兵为主;新兵三连驻在团部,昆明入伍的新兵,一部分是为昆明市公安局武装民警大队和昆明警备区集训的,大约有80多名,编为一排、二排。属于独立一团的是我们西双版纳入伍的85名新兵,编为三排、四排。每天上午队列训练,下午政治学习。在新兵连近半个月的时间里,我们着装仍然是没有领章帽徽的绿军装,看上去傻傻的,迎溪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和团部隔壁油泵油嘴厂的女青工见了我们,都在悄悄议论说,这些没有戴领章帽徽的小兵哥肯定是才入伍的,一个个看着憨处处的。我们看着班长老兵的红领章红帽徽,心里充满着羡慕和期望。

    就在我们到新兵连两周以后的一个周六,我们三排四排的班长们被通知去开会,班长开会回来就带着我们到团部隔壁的油泵油嘴厂澡堂子去洗澡,洗澡回来我们都领到了一套合身的六五式的确良新军装,还有一件崭新的军大衣。

    穿好新军装后,新兵连领导向我们颁发六五式领章帽徽,并讲解了领章帽徽的政治含义:一颗红星代表人民军队忠于党的理解更加深刻,两面红旗代表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本质,非常能战斗非常能吃苦的光荣传统。连长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,从今天起,你们将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正式一员,要跟党走,为人民服务,服从命令,听从指挥,做一名名副其实合格的解放军战士。

   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,列队站立在礼堂内,等待发放期盼已久的红领章红帽徽。当我从班长手里接过红色的领章帽徽时,内心既喜悦又激动,这意味着我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。

    回到各班的稻草铺,我们争先恐后地打开针线包,先把红五星装订在棉军帽中央,又用红色絲线小心翼翼地将二块红色领章缝订在军衣的领口旁,反复检查比较,缝订有无偏斜,两侧是否对称,确定无误后马上戴上帽子,穿上军装,对着镜子一照,红色领章帽徽映衬着脸庞上红润润的,“一身绿,三片红”的英姿立刻显现出来,我们此时此刻的兴奋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。

    紧接着,团部又派出宣传股的摄影干事为我们拍照留念。新兵们有的似侦察兵一样持枪潜伏于草丛之中,有的则蹲在地上,以跪姿托起步枪,朝远方的山间“瞄”准,更有地架起机枪“哒、哒哒”地做射击状。不知什么时候,班长从警通连骑了一辆三轮摩托过来,让我们“驾驶”摩托车拍照。就这样,我们留下了当兵后拍摄的第一张穿军装的照片。

    第二天我们又兴高采烈地去城里耍了一圈。

    但想不到的是我们这次换装,竟然惹出一场风波,一排二排的新兵们因为没有发新军装,也没有发领章帽徽。这些优越感很强的城市兵不干了,说“你们穿黄裤子的欺负穿蓝裤子的”(武装民警服装为上绿下蓝),“为什么三排、四排发领章帽徽和新军装,我们没有发?”“同训练、同学习,为什么不一起发给我们?”这件事情发生后,连长还专门在大会上作了说明,他跟大家解释一排和二排的供给不在我们团,团里会尽快联系昆明武装民警大队和警备区,将服装和领章帽徽发下来。总之,经过反复做工作,直到一星期后他们的新服装和领章帽徽发下来了,这场风波才算平息。

    说到军大衣就更好玩了。

    因为昆明天气突然变冷,团部决定提前把大衣发给我们。当时部队已经决定改武警,我们的大衣也换成草绿色带毛领的武装民警新大衣。据施海峰战友回忆,看电影的时候,新兵们穿着崭新的军大衣神气十足地坐在电影场上,而机炮连、警通连的老兵们却穿着土黄色的旧大衣,那些旧大衣也不知穿了几代人?有的可能比我们年龄都大。大衣上斑斑点点的污渍,袖口油光滑亮不说,有的地方已经有破洞,露出了白色的棉花。那些当年退伍的老兵都跑来找我们,好言好语相求,让我们把大衣借给他们到城里会朋友,到照相馆里照相 。

    新兵们都装扮一新,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,就像我们刚当兵时唱的那首《我爱我的称呼美》歌中唱的:“我爱领章红,日夜放光辉。我爱军装绿,染得山河翠,我是光荣的解放军,光荣的解放军。”我觉得这首歌写出了我们的心声,同时也是当时我们军营生活的真实写照,我非常喜欢这首歌,到现在我还时不时地哼哼一下。

    时间对有用的人,总是匆匆而过,转眼间军事训练科目基本完成,政治理论教育接近尾声。队列条令,纪律条令,内务条令的理论与实践,陆续开始考核验收。这意味着我们该下连队了。我们执勤部队因为任务特殊,下连队比别的部队要早一些,到了连队后边熟悉执勤业务,边完成剩余的训练任务。

    金汁河畔阳光明媚,惠风和畅,团部大院人来人往,大车、小车有进有出。我们新兵连有人高兴,有人踌躇,还有人闷闷不乐。也许有人早知道自己的去向,有人还不知晓自己会被分到什么地方,但我无所谓也从来不考虑自己的结局,部队大院成长的我早已经看明白,当兵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样,也许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自己。

    12月2日上午,班、排长早已督促我们打牢背包,收好东西,等待集合接受分配。

    三声急促的哨声把我们集合在一起,连长做了简短动员讲话,在介绍各单位领队人员之后,接着宣布新战士分配名单,大家不动声色认真听令,就怕漏掉自己名字,听到被分到一连后,我心中的悬念终于尘埃落定。

    和我一起分到一连的有八人,周建新、张向东、沈达坤、魏茂南、杨兆龙、兰先、扎四。其余人有地留在团部的警通连,有的就在机炮连,有地到遥远的九连、十连,执行的任务也各不相同,有的看监狱,有的守油库,有的守电台,还有的看铁路,守桥梁、隧道。驻守的地方有的离团部两三百公里,有的才几步路。

    分到满意连队的兴高采烈,分到农场的哭天抹泪,想去自己心仪的连队去不了的低头抽闷烟。新兵连干部有的在一对一地做说服疏导工作,有地拉着一起入伍的老乡同学进行开导和安慰。

    走吧,跟着自己的班长、排长、副连长走。一起来的85个兄弟走出了我们成长的启航地,告别了睡了五十多天的稻草铺,登车前有的战友,三步一回头地再次展望,心中总有点舍不得放不下的感觉。

    再见,留下我们无数汗水的训练场;

    再见,让我们看了五六遍《少林寺》的露天电影场;

    再见,新兵三连的连长、指导员、排长、班长,还有各位战友;

    再见,金汁河,迎溪村。

    有的人这一去,恐怕就永远再没有机会进团部这座大门,再也不会回到风景如画的金汁河畔。

    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新兵连,它是我们走向合格军人的第一站,也使我们每个人收获了一笔宝贵的成长财富。新兵连严格的政治学习,军事训练,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认识,锻炼了我们的体质,磨练了我们的意志。内务整理、卫生打扫,培养了我们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。那段酸甜苦辣、摸爬滚打的日子,培养了我们不怕困难、吃苦耐劳的勇气,锤炼了我们奋勇拼搏、甘于奉献的精神,树立了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。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,我们逐渐地由外到内,发生了质的变化,让我们的青春年华更加精彩。

    在新兵连训练的50多天时间里,我得到过班长、排长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,也得到过同班战友的热情鼓励和支持,特别是生病期间得到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,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教育,鼓励支持和关怀,才有了我做合格军人的坚实基础,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借鉴不完的经验,也有吸取的教训。感谢我的新兵排长、班长,我的新兵连长、指导员,祝好人一生平安!

    接兵的车有驻守单位的大巴车,有团部派的大卡车,如同电影上的画面展现的,一辆接一辆满载新兵的车驶出了团部大门。

    “战友战友亲如兄弟,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,同训练同学习,同劳动同休息,同吃一锅饭,同举一杆旗,战友啊战友,这亲切的称呼,这崇高的友谊,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。”

    队伍中不知谁唱起了《战友之歌》,先是一辆车的人唱,接着又是二辆、三辆车上的人唱,最后是所有车辆上的人都在唱这首歌,形成了震天动地的大合唱。

    歌声荡漾,车轮飞奔,我们的连队,我们的哨位越来越近,我们的新兵连离我们越来越远。

    根据本人日记和战友回忆编✍

    (图片由战友提供,部分取自网络)

    编辑:严京平《白浪情》